金属固相转变的主要特征是什么?什么因素构成了相变电阻?相变的驱动力是什么?金属固相转变的主要特征
1.不同类型的相界面具有不同的界面能和应变能
2.新旧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取向关系和习性
新相与旧相之间存在一定的取向关系,新相往往在旧相的某个晶面上开始形成,称为习惯面
3.相界面上原子的强制匹配所产生的弹性应变能较大(新相与母相之间必须存在弹性应变和应力,并向系统中增加一个额外的弹性应变能)
共格>半共格>非共格
? 新旧材料的弹性应变能
4.易形成过渡相
5.母晶的缺陷促进了相变
6.原子扩散速率对固相转变有显著影响
阻力: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
驱动力:过冷或过热
2、 奥氏体核优先在哪里形成?为什么?
1.奥氏体形核
在球状珠光体中:
成核优先发生在F/Fe3C界面
层状珠光体中有两种类型
成核优先发生在珠光体团簇的界面
它也在F/Fe3C界面成核
f/Fe3C界面奥氏体形核的原因如下
(1) 很容易得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需的浓度涨落、结构涨落和能量涨落
(2) 相界面处的形核降低了界面能和应变能的增加。
△G=-△Gv+△Gs+△通用电气
Δ GV—体积自由能差,△ GS-表面能,△ ge—弹性应变能
3、 奥氏体的基本晶粒尺寸、初始晶粒尺寸和实际晶粒尺寸是多少。
奥氏体固有晶粒度:根据标准试验方法,在930± 10° C.在足够的保温时间后测得的奥氏体晶粒尺寸。奥氏体初始晶粒尺寸:在临界温度以上,奥氏体形成刚刚完成,晶界刚刚接触时的晶粒尺寸;奥氏体实际晶粒度:在一定加热条件下获得的奥氏体实际晶粒度。金属的晶粒尺寸越小,晶界面积的比例越大,晶界的数量越多(晶粒缺陷越多,位错运动在晶界停止的次数越多),金属塑性变形时位错运动的阻力就越大,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越大,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就越高。晶粒越细,相同体积的晶粒越多。在塑性变形过程中,变形分散在许多晶粒中,变形更加均匀。虽然多晶体的变形是不均匀的,但晶体不同部位的变形程度不同,位错堆积程度也不同。位错堆积越严重,材料越容易被破坏。晶粒越小,可以使金属的变形越均匀,在材料失效前可以进行更多的塑性变形,在断裂前可以承受较大的变形,塑性韧性越好。因此,细晶金属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,而且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塑性。
4、 影响MS point的主要因素是什么?
A:影响MS点的主要因素如下:
1.化学成分钢的MS点主要取决于其奥氏体成分,其中碳是一个重要因素。随着奥氏体含碳量的增加,MS和MF点不断降低。除Al、co提高MS点外,Si、B对MS点无影响,大部分合金元素均不同程度地降低MS点。一般来说,所有降低MS点的合金元素都会降低MF点。
2.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实践证明,随着奥氏体晶粒度的增大,MS点增大。
3.奥氏体强度随奥氏体强度的增加而降低。
4.冷却速度对于大多数工业钢来说,连续冷却的冷却速度在很大范围内对MS点没有影响。
5、 什么是奥氏体稳定化?什么因素影响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?
答:奥氏体稳定化是指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,奥氏体内部结构发生变化,从而导致奥氏体的不稳定